南极天文科考进行时

金陵晚报:南极之巅将架设“新天眼”

  南极之巅为望远镜“擦亮眼”

  位于昆仑站附近的南极内陆冰盖之巅——海拔4093米的“冰穹A”,一度被称为“人类不可接近之极”,却是地球上最好的天文观测地点。

  从2007年至今,已经先后有多位南京天文学家来到这一地区,在零下30—80摄氏度的低压极寒环境下,架设安装了5台用于天文观测的望远镜、光谱仪、能源通讯平台等。

 温海焜在抵达昆仑站的短短17天未见黑夜的日子里,完成了多项艰难、复杂的任务——光学小望远镜阵(CSTAR)的更新维护;能源通讯平台PLATO的维护,为那些已架设在南极之巅的望远镜“擦亮眼睛;同时进行自动气象台的安装调试;天光、云量和极光测量仪Gattini的检测维修;宽波段傅立叶变换光谱仪FTS的数据拷贝;DIMM视宁度自动检测仪的测试等等”。

 架设“巡天”天眼测暗物质

  从目前传回来的观测结果来看,南极的小望远镜阵主要观测到的还是变星,而这些天文仪器的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为中国在南极冰穹A上建天文台选址探  路,并且累积天文仪器在冰穹A上的观测经验。

  温海焜说,他此次南极科考更重要的任务,是为我国在南极之巅架设起新天眼——南极巡天望远镜(AST3)做好准备。

  他解释说,目前架设在南极的CSTAR望远镜,主镜只有14.5厘米,观测能力有限,不能自主追踪天体。而AST3是主镜为68厘米、入瞳直径为50厘米的大视场望远镜,它能够实现全自动远程控制,并进行自动寻星,对今后观测暗物质、暗能量、变星、双星和寻找太阳系外行星等都会大有帮助。

  冰盖上工作像“电影慢动作”

  AST3关键部件的低温测试,几乎全部都要在户外进行。温海焜说:“今年我们达到昆仑站的时间比较早,1月份还属于南极的夏季,因此气温比较‘高’,户外能有零下30摄氏度左右。”

  对于常人来说,零下30多摄氏度已是难以承受的低温,可温海焜和他的队友却对这个温度“很满意”。

  不过,即便如此,由于昆仑站附近气压极低,稍微快走、用力,就会消耗很大体力,并且队员们穿的靴子,由于安装了防砸用的钢板,有六七斤重,更是加大了行动的难度。

  因此,我们所有人都如同电影“慢镜头”一般,平时几个小时能完成的任务,在这里需要花好几天的时间。

 冰穹A上建南极天文台

  在南极冰穹A,为架设“巡天天眼”,已完成了所有的准备工作,而在南京,AST3所有关键部件的低温测试都已完成,绝大部分的工作性能都很正常。温海焜表示,目前,下一次南极科考时就能将它架上“冰穹A”。而所有这些,都是在为我国建设南极天文台“打前站”。

 据介绍,预计在5年之内,冰穹A上将会建起南极天文台,除了AST3之外,南极之巅还将增设2.5米光学红外望远镜、5米太赫兹望远镜等,而它们都能够在黑暗环境中进行观测。

  自从中国要在南极建世界上最好的天文台,在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点——冰穹A,就一直闪动着南京天文专家的身影。就在前几天,此次考察队的唯一一名天文科学家,16位登上南极冰穹A的勇士之一——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仪器研究所的温海焜研究员也安全抵达南京。

  这一次,南京天文专家再次踏上“人类不可接近之极”,南极冰盖上,17天未见黑夜的工作,是为了中国能够在南极冰盖上拥有更多更亮的“天眼”,做好前期准备探路工作。